哈飞松花江(苏联专家讲课不让记笔记,承诺会把资料发往中国,结果却出尔反尔)

1959年,马凤山奉命到苏联学习飞机设计技术,上课时,苏联专家不让记笔记,并承诺学完后会把资料全部发往中国。


谁知,学习结束后,苏联却出尔反尔,不给资料了,还撤走了援华专家。可是,马凤山很快就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1929年,马凤山出生在无锡的一个农村家庭,年少时的他曾亲眼目睹日寇战机的巨大杀伤力,它们在中国领空肆意飞行,狂轰乱炸,所经之处民不聊生。自此,马凤山立下了研究飞机报国的志向。


1949年,马凤山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三年后,马凤山提前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奔赴哈尔滨投身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建设。作为南方人,马凤山来到冰天雪地的东北地区,难免有些不适应。


再者,马凤山所在的国营122厂,是在日本731部队旧址上修建的,还要预防病菌,经常打疫苗。但马凤山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小立下的航空报国的志向终于要实现了。


很快,马凤山适应了环境,一门心思投入到抗美援朝战机修理工作中去。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马凤山了解了飞机构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工作能力强,马凤山从技术员升至检验科副科长,并自主编制了一套工作程序,专用于探测钢件磁力损伤,提高了工作效率。


1957年,“哈飞”工厂基本建成,随即将研究重心从修飞机转变到仿制新型飞机上来,马凤山调任设计室气动组组长,正式接触飞机设计。


1958年,“哈飞”制造并成功试飞了“松花江—1号”轻型飞机。虽然因种种原因,“松花江—1号”没有继续研制下去,但这次飞机研制成功为马凤山后来任总设计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9年,“哈飞”与“西飞”共同承担起仿制“图16”轰炸机任务,并将中国仿制的飞机命名为“轰6”。由于“哈飞”是主制厂,也正因这件事,在哈尔滨的马凤山,名声却传到了西安的“西飞”厂,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启动“轰6”仿制工作后不久,马凤山被派往苏联学习“图16”飞机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苏联专家多次强调:大家不要记笔记,只需用心听就可以,到时相关资料和数据都会发给中国。


鉴于中苏关系,实习团的大多数人对此深信不疑,就没有记笔记。谁知,回国后,苏联却以合同中没有说提供资料为由拒绝向中国提供资料,并撤走了在华专家,相关图纸等也一并带走。


彼时,“轰6”研制正值攻坚期,“西飞”工作人员傻了眼。万幸的是,马凤山在这次赴苏学习中,全程完整地记了笔记。


在笔记中,马凤山详细记录了各类参数数据,还写下了若干篇份考察报告,对“轰6”的后续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在航空界有名的“马凤山笔记”。


后来,马凤山担任了“轰6”设计及气动力方面的主管设计师。在后续“两弹一星”工作中,周总理亲自指示要将“轰6”改造成能挂原子弹、氢弹且能成功投弹的飞机。


“西飞”厂领命后,领导让厂里有要求就提,厂领导班子互相看了看彼此后,一致决定点名要马凤山到“西飞”来。


到西安后,马凤山一头扎进工作中,参加“轰6”挂弹、投放工作研究,分析核爆炸对飞机的影响,确定“轰6”可挂弹的最大数据。在“轰6”投放实验中,证明了马凤山预测的准确性。


1968年,国家又制定仿制“运7”“运8”飞机的计划,“西飞”主动领命,马凤山担任“运8”的设计总负责人,组织六百人的测绘队伍,用两年时间完成全部设计工作。


1974年,“运8”成功首飞,后来“运8”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运输机。完成“运8”设计工作后,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实现中国人乘坐自己飞机的愿景。


为此,马凤山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运10”飞机的制造任务中,后任总设计师。“运8”“运10”等飞机研制均在特殊年代,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马凤山等人没有顽强的精神,根本没有办法完成这些任务。


1982年,“运10”成功翱翔在祖国蓝天之上,之后“运10”又成功试飞北京、乌鲁木齐、拉萨,完全证明了“运10”各项情况运行良好,实现了我国航空领域大型喷气飞机“零”的突破。


正是在马凤山带领下,我国航空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攀登,最终开辟了一条自主研制中国大型民用飞机的道路。


1990年,积劳成疾的马凤山逝世,年仅61岁。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飞机事业再次迎来突破,2017年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2023年,C919飞机迎来商业首飞,意味着中国民用飞机事业取得又一重大突破。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与怀念航空界的先驱及奠基人马凤山。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