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汽车是哪个国家的(马自达:它是日系汽车品牌第一梯队,却当了千年老二)



它是日本知名汽车品牌之一,车标是一只展翅的海鸥;它的汽车远销海外,但创立之初的它却主要生产葡萄酒软木塞;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研发和生产转子发动机的汽车公司。


提起日系汽车,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本田丰田。的确,就品牌自身的销量和知名度而言,马自达很难排在日系汽车的第一梯队里。然而马自达自身的创新和开拓精神,使得它在技术上独树一帜。从一个小小的葡萄酒软木塞到动力十足、外观精致的汽车,马自达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蜕变?这只海鸥又是如何翱翔在汽车领域,拓展出属于自己的天空的呢?


2018年2月,马自达旗下新一代汽油发动机“SKYACTIV-X”在意大利米兰荣膺最受瞩目的技术革新奖项——“Quattroruote全球技术大奖”。该款汽油发动机融合了汽油发动机的广泛应用性以及柴油发动机出色的油耗、扭矩、响应速度等优势,且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汽油发动机控制压燃点火技术的实际应用。这是马自达创新动力的又一次良好印证。那么,马自达是如何在近百年时间里,一次次地进行技术革新,推动自身获得今天的成就的呢?


马自达的成功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松田重次郎。你可能不知道,松田与马自达的“媒人”是当时广岛产业银行负责人海冢新八。为了拯救即将破产的商会,海冢新八向自己熟识的广岛金融界人士们募集到了一笔款项,并将商会重组为“东洋软木工业株式会社”。但在其创立不久后,海冢新八就病倒在床。1921 年,海冢新八将社长的职务交给了当时在商界已有名望的松田。松田入主株式会社后,软木销量十分理想。但之后的一场大火,改变了东洋软木工业株式会社的命运。加上1923 年关东大地震后,日本很多地方进行灾后重建。因而兼顾便利性与载重性的三轮车需求迅速增大。松田当机立断,决定生产三轮车。


1930年,马自达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机动车产品——三轮车“Mazda Go”。由于业务调整,松田决定为公司改名,但他并不想为公司起一个日本名。于是松田翻阅了英文词典,查找了一个最接近自己姓氏英文拼写(Matsuda Jyujiro)的英文单词,最终找到了“MAZDA”。不过也有传闻说,先知琐罗亚斯德在西亚波斯创立了一种古老宗教,劝导人崇拜创造主为善之源,要求人有善良的思想、言词和行动,并且放弃邪恶。该宗教体系中有一个神明名叫“Ahura Mazda”。松田即以此作为公司名称,寄寓追逐光明、善良之意。




六年后,松田策划了一场成功的营销。松田让“Mazda Go”从日本鹿儿岛跑到东京,给人们留下了高度可靠的第一印象,也向全国正式宣布马自达具备了品牌的销售能力。此外,在参加这次活动的车队中,还启用了全新的马自达车标。车标由三个 M 字叠加,代表“Mazda Motor Manufacturer(马自达汽车制造商)”,两边延展出的直线代表马自达所在的广岛市的河流,也与广岛市的市徽暗暗呼应。此后,马自达车标在发展中不断演变,逐渐形成如今我们所常见的海鸥车标。


1950 年 6 月,马自达推出了首部小型四轮货车 Mazda CA。不久后,已经年迈的松田重次郎将企业交给了儿子松田恒次。在松田恒次的手上,马自达完成了全面汽车化的转型。60年代初期,日本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松田恒次意识到技术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于是马自达开始投入大量资源,旨在实现小型轻量、动能出色的转子发动机的实用化。马自达汇集了47位技术精英迅速成立转子发动机研究部,尽管外界并不看好关于转子发动机实用化的研究,但“转子四十七志士”始终坚信他们的不懈努力会换来转子发动机的成功。1967年5月30日,第一台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跑车「Cosmo Sport」问世,马自达成为唯一一家将转子发动机量产的公司。


然而,转子发动机的量产不过是马自达技术不断革新的开始。配有转子发动机的马自达汽车投入市场后,其开拓之路却崎岖不平。在环境问题严重、石油危机等背景下,马自达面临如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汽车油耗等问题。对此马自达进一步进行技术研发,选择热反应器减少尾气排放,并利用热反应器散发的热量再次加热空气的方式成功改善了30%的燃料消耗率。


成功解决危机的马自达仍未止步,决意进军跑车市场。1978年,马自达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发布转子发动机专用量产跑车-「Savanna RX-7」,拉开了马自达转子发动机新时代的帷幕。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马自达跑车参与了多次跑车竞赛,马自达也在不断试验中探寻如何在保证发动机高输出功率的同时,获得令人愉悦的加速感。于是马自达着手研究“侧排气口”技术,经过技术人员孜孜不倦的努力,“侧排气口”技术终于实现了实用化。与此同时,马自达也着力研究用氢燃料来推进环保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与时俱进一直是马自达技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马自达在技术研发上的偏执一定程度上让其主攻的用户群偏向注重运动操控的年轻人。马自达的“人马一体”理念使其产品在设计和研发中更强调驾驶者的良好体验。马自达认为,汽车是帮助驾驶者超越自身行动能力的工具,这就注定马自达的汽车更加执着于驾驶者的使用感。在主流消费需求如后座空间、座椅舒适性等方面,马自达的优势并不明显。这似乎是造成马自达“叫好不叫座”的部分原因。然而很多喜爱马自达的用户却表示,他们喜欢就是马自达的这一份追寻自己内心、不盲目迎合消费者的“偏执”。


凭借技术上的优势马自达不断走向世界市场,这其中也包括中国。1992年以后,马自达尝试进入中国市场。2003年,马自达6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面前,安全配置高、动力表现好的马自达6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两年后,一汽马自达成立,主营Mazda6 阿特兹、CX-4汽车以及它们的零部件、维修工具设备和附件的销售及售后服务。2007年,长安马自达也正式竣工投产。


但是,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在2006年至2010年的表现,并没有为马自达提升更多的美誉度。因为长安和马自达之间的纠纷,导致了乌龙事件——马自达3刚上市就停产了,接着马自达3的不足和缺陷陆续被爆出来,以至于在马自达3恢复量产后很多消费者依旧望而却步,长安马自达的形象也因此饱受争议。而一汽马自达对马自达睿翼的过度营销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消费者关于马自达的看法产生了不利影响。


如今,一汽马自达的阿特兹、CX-4,长安马自达的昂科塞拉、CX-5在产品自身的品质工艺来看,较之前更为出色。然而马自达在中国运动汽车市场的争夺战中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消费者对运动汽车品牌的认识也更为多元化。尽管马自达自身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但在营销、挑选合作伙伴等方面,马自达显然优势不足。此外,产品线的混乱与短小也是马自达急需解决的问题。


今天,市场上好产品层出不穷,竞争激烈。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马自达要想在中国市场迸发更大的潜力,不仅要保证自身一流的品控,也要更多考虑如何传播和营销来培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相信一旦处理好自身的弱点,马自达这只“海鸥”能更好的创驰蓝天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