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祖国(秦怡:“我愿意一辈子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

5月9日,中国百年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人民艺术家”秦怡逝世,享年100岁。


2009年,秦怡88岁。彼时,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授予她终身成就奖。秦怡在领奖台上说:“不管是88岁,还是98岁,我都要跟着所有的同行们一起继续前进。”十年后,秦怡果然还牵挂着中国电影,她总说“只要观众需要,我随叫随到”。


为观众随叫随到的秦怡,2017年时在《妖猫传》里客串了白头宫女,令元稹的诗句在大银幕上有了具象呈现。为电影随叫随到的秦怡,在2015年捧出自编自演自筹的《青海湖畔》,影片背后她亲赴高原拍摄的细节也由此引为佳话。人们开始追问,她的身体里究竟蕴藏了怎样的力量,让这位16岁便开启演艺生涯的艺术家,用近乎一生的时间不懈创作?


还是交给时间来给出答案。秦怡1922年出生于上海。少女时代正值日寇铁蹄踏破山河时,她参加过学校的红十字会,也向往着为民族救亡图存做些什么。16岁那年,她为参加革命离家出走。但那些情绪像是懵懂的天性,并不够清晰。直到有一天,她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一席话。


19岁那年,秦怡去朋友家吃饭,席间坐着位不相识的客人。那人问她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秦怡答,“我在做实习演员,有时唱唱歌,没什么大意思,就是混混。”对方接着问唱什么歌,她答“抗战歌曲”。话音刚落,那位客人马上提高了声音,“那还混混啊,你想想,千千万万的人都在你们的歌声鼓舞下走上前线,这工作多重要啊!”秦怡听了觉得有道理。回家后再琢磨,是什么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她跑去问朋友,才知原来是周恩来同志。


秦怡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做文艺工作,是为了谋生,还是为了理想。当年,19岁的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剧艺社。


1951年,导演瞿白音邀请头顶“四大名旦”光环的秦怡,在工农兵电影《两家春》中饰演一个北方农村媳妇。有人开始嘀咕,她能演工农兵?秦怡二话不说,背上铺盖卷,跟着剧组去莱阳农村下生活。在老乡一间堆满牛粪的破房子里,她一住就是大半个月。《两家春》后来被文化部评为“1949-1955优秀影片”三等奖,秦怡本人也因出色的表演被授予优秀女演员奖。


离生活近些再近些,扎进人民的根深点再深点。正因位抱着这样的表演信念,秦怡为观众带来了接连不断的经典形象:《马兰花开》里能顶半边天的拖拉机手马兰,《青春之歌》中慷慨就义的共产党员林红,《女篮5号》里敢爱敢恨的篮球手林洁,《铁道游击队》里与敌人周旋的芳林嫂,《林则徐》中抗击侵略者的女英杰阿宽嫂,《海外赤子》里最终同意女儿回来报效祖国的母亲,《青海湖畔》为高原铁路梦而奋斗的女科学家……


她说:“我就是希望作品里有一些精神可以得到弘扬,给人心灵以启迪。所以,我愿意一辈子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


(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我是共产党员——为时代而歌的文艺工作者》,标题为编者所加)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