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赛力斯汽车(华为放手,“问界”回归赛力斯)

虽然问界是赛力斯华为共同孵化而来的品牌,中间也经历了几番拉扯,但随着一纸公告的露出,“问界”身份归属终于落地。


就在7月3日,赛力斯集团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拟收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持有的问界相关的919个文字以及图形商标,44项外观专利,作价25亿元。


而在问界之前,华为陆陆续续在今年分别向奇瑞北汽新能源转让了“智界”和“享界”商标。这意味着华为已经基本清空了手中的“界”字筹码,将身份一一归还了相应车企。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长安汽车也在公告中提到了与华为合作的最新进展,自去年双方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以后,预计不晚于8月31日签订最终交易文件。


出手“问界”商标,既是华为再次向行业证明自己“不造车”的决心,也是在鼓励车企们放下心中芥蒂,放心大胆加入朋友圈。


“问界”回归赛力斯


对于“问界”这个品牌,无论是赛力斯还是华为,双方都倾注了所有精力,其身份的特殊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刚刚起步,传统汽车制造商还在转型摸索阶段,赛力斯转而投身成为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首家合作汽车企业。也就是在2021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以后,AITO问界随之应运而生。


彼时,外界对于这两家企业能够走到一起感到颇为震惊。一方面,宣称五年不造车的华为选择此时涉足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否意味着“造车”一事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名不见经传的赛力斯选择傍大腿,被调侃为华为的“代工厂”,是否丢失了身为一家车企的里子。


在大多数人眼中,赛力斯的委曲求全是在间接给华为造车铺路。而对于其他车企而言,华为掌控赛力斯也许只是开始,其目的则是将触角伸向整个汽车行业,一时之间“灵魂论”话题甚嚣尘上。


事实上,外界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华为想要造车的野心愈发明显,尤其是到了2023年。这一年非常特殊,不仅是“华为不造车”承诺即将到期,还有3月8日当天,AITO汽车公众号发布的一组宣传文案中,一改往日“AITO问界”的说法,直接选用了“HUAWEI问界”。


面对整个汽车行业的担心和质疑,华为造车路似乎陷入了死胡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坦言新势力、传统车企以及合资品牌都不愿意选择华为。争议不断发酵下,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再续“华为五年不造车”才得以平息。


造车风波以后,华为也再次重申了自己作为供应商的职责,这一点从此次放手“问界”商标一事上就能看出。华为重申不仅将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还会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持续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至少从目前问界的发展情况来看,华为在“帮助车企造好车”一事上颇有成效。2023年,问界全年累计交付94380辆成为一匹黑马。进入2024年以后,华为鸿蒙智行(问界 智界)上半年累计完成交付194207辆,问鼎造车新势力排行榜冠军。


与此同时,在业绩表现上,经历了连续几年亏损以后今年一季度赛力斯经营业绩终于转正,归母净利润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45亿元,这也是四年来首次实现盈利。


对于赛力斯而言,收回“问界”抚养权的代价固然昂贵,但也为自己争取到了商标所属权;而对于华为来说,选择在问界发展如日中天时刻松手,或许其中掺杂着更多的可能。


放弃商标权,华为寓意何为?


需要注意的是,在华为这棵大树的加持下,问界品牌逐渐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而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也跟着水涨船高。


根据中京民信(北京)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相应评估报告显示,问界相关商标及专利的评估价格高达102.33亿元。换言之,赛力斯的收购价是远远低于评估的账面价的。


这也是为何外界普遍不理解:华为放弃掉好不容易养肥的问界品牌,却转而交由赛力斯掌管?


外界普遍猜测有两点原因,首先是以目前赛力斯的能力很难支付起如此大的金额,华为某种程度上做了让步,其次是伴随着华为车BU业务的逐渐走向独立,赛力斯试图将业务范围伸向别处。


去年11月,华为与长安汽车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新公司将作为服务于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在运作模式上,新公司也有别于此前车BU与车企的合作。公告显示,未来新公司将基于市场化原则独立运作,采用市场化的管理体系及薪酬激励框架。原则上华为不能再从事与新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汽车相关的部件和解决方案由新公司面向整车客户提供。


今年1月16日,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是推进车BU独立的重要一步。而此次转让公告发布后,赛力斯相关人士透露,为进一步深化与华为的全面合作,赛力斯正积极筹划参与引望战略投资与合作事宜。


总结下来,大概能琢磨出华为和赛力斯关于问界商标转让的一些意图:一方面,车BU真正独立之前关于“华为不造车”的承诺持续强化,向外明确智选车模式的边界;另一方面,赛力斯想要入股引望,但受制于华为掌控“问界”版权,这有悖于引望成立的初衷和业务宗旨。


虽然华为车BU在今年一季度开始实现了盈利,但余承东多次强调需要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入股引望。这既是填补华为这些年的资金亏损,同时也在扩大业务合作范围,做好自己供应商的本职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