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彼此市场” 欧洲舆论呼吁尽早解决中欧电动汽车争端
近期,欧洲电动车产业利空不断。欧洲舆论认为,在欧洲经济不景气、欧洲汽车电动化转型频频受挫之下,为了不阻碍绿色转型、不伤害自身经济与消费者利益,欧盟应早日与中国就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总台记者朱曦莉:日前,瑞典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北伏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并表示公司的债务已经高达58亿美元。路透社评论说,这家公司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从一个被欧洲寄予厚望成为本土电动汽车电池生产领跑者的公司,变成了陷入困境、难以维持运营的企业。这或许不仅仅意味着欧洲一家电池企业的“滑铁卢”,同时也打击了欧洲汽车整体电动化转型的目标。
陷入困境的不只是北伏公司。日前,美国福特汽车也宣布,2027年年底前,将在欧洲裁员4000人,其中,在德国裁员2900人。不仅如此,其位于德国科隆的工厂还将削减电动汽车产量。福特在声明中解释说,除了欧洲经济遭遇“逆风”抑制消费等因素之外,电动汽车市场环境恶化是导致其做出该决定的原因。一方面,欧盟规定2035年起禁售燃油汽车,而另一方面,由于价格高、充电装置少以及购买电动汽车政府补贴减少等因素,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出现疲软。
日前,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进行了一项关于“缩小欧洲向零排放汽车转变差距”的研究,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相关数据都“偏离了轨道”。可以说,欧盟汽车零碳之路在目标与现实之间差距较大。欧洲舆论还普遍认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做法更是导致消费者对购买电动汽车持观望态度,这进一步加剧了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的难度。
布鲁塞尔市民博克瑞:我认为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的第一个后果,将是消费者买电动车要支付更高的价格。但我认为长期后果更为严重,因为这会推迟向低碳社会的过渡,阻碍绿色转型。
总台记者朱曦莉:不少欧洲专家学者指出,在欧洲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欧洲汽车电动化转型受挫成为行业共性的情况之下,基于欧盟自身的利益和确保其绿色转型目标的实现,欧盟避免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升级、放弃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早日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是明智之举。
欧洲地区委员会前秘书长欧洲学院客座教授格哈德·斯塔尔:加征关税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是宝马这样的德国公司。因此,德国汽车公司并不赞成征收此类关税,而现在中国表示,希望在世贸组织规则内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欧盟乐见的。
欧洲政策中心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经济学家法比安·祖莱格:贸易冲突对所有人都不利,没有人希望发生贸易冲突,因为我们都从贸易中受益。我们需要彼此的市场,我们需要彼此成为经济推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