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王中王100%的资料2024: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这封本科录取通知书,为何送给来自中山的他?



北京理工大学这封本科录取通知书,为何送给来自中山的他?


7月23日,北京理工大学一封特别的本科录取通知书送达中山市考生陈宁新的家中。


陈宁新来自中山纪念中学,今年被北京理工大学的“未来精工技术班”录取,成为该校调整珠海校区办学定位后,招收的首批本科生。这也是该试验班今年发出的首封录取通知书。


“希望为国家发展出力”


“宁新同学,我们来给你送录取通知书了,欢迎加入北京理工大学!”23日下午,陈宁新从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院长王业亮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陈宁新一家来自湖南,在中山扎根已有10余年。他们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生活渐渐好转,便租了一间简单店面做建筑材料零售,全家吃住也在这间小小的店里。


“孩子学习自觉,也很懂事,帮我们分担了很多家里的事情。”陈宁新的妈妈说,陈宁新在学习之余,常常和妹妹一起兼顾家务、照顾生病不能自理的哥哥,以及帮父母搬货、做手工补贴家用。


环顾四周,店里摆放着一摞摞水泥袋、漆桶,角落有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隔间。“我们一家五口人,学习、办公和做饭、吃饭都在这,很小很简陋,但挤一挤也够用。”陈宁新的妈妈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国家给予我们很多帮助,让我们的生活好多了。”陈宁新的妈妈常常告诉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未来尽自己所能回馈国家,“赚钱多或少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班干部”……小隔间里,两面墙上贴满了陈宁新从小到大的奖状。陈宁新的妈妈如数家珍,还从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另一叠奖状,满脸欣慰和自豪:“奖状多得不够地方张贴了。”


今年高考,陈宁新考出了665分的优异成绩,并如愿被北京理工大学的“未来精工技术班”录取。


“北京理工大学是重点理工科大学,走出了很多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人才,‘未来精工技术班’更是聚焦研究前沿领域和‘卡脖子’技术突破,我希望自己也能深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将来投身尖端科研,为国家发展出力。”陈宁新说。


为陈宁新递送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学校还特意为他准备了不少礼物:行李箱、校园文化衫、水杯、校徽、充电宝……以及一本有关国防科技领域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友王小谟的书《筑梦苍穹》,以鼓励陈宁新矢志奋斗、科技报国。


一个月后,陈宁新将启程前往大学报到。“很紧张,也很期待,我没去过北京,这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他笑着说,到北京后最想做的事,是和爸爸妈妈先去看看天安门


目前,学校已为陈宁新申请了“启航”助学金5000元,有校友还为其捐赠了往返机票。接下来,学校还将通过多种渠道,为陈宁新提供更多经济保障,助力学子圆梦大学。


大四后可到珠海校区就读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初建于1940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


办学至今,北京理工大学曾走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80余位院士,也曾创造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台大型天象仪等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作出了众多贡献。


2000年,该校珠海校区诞生,并于次年获批复同意建设,先后开展硕士研究生、继续教育招生。今年初,珠海校区办学定位重新调整,规划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规模2万余人,陆续启动招生。


其中,“未来精工技术班”本科招生备受关注。该班已创办4年,是北京理工大学的“王牌”工科试验班,今年首次与珠海校区开展联合培养,将打造拔尖人才培养新高地。


王业亮介绍,“未来精工技术班”实行“全本硕博贯通、全院士团队导师、全融通教育”培养,主要聚焦“智能无人 ”“智慧能源车辆”等前研领域及“卡脖子”技术方向。学生在大一进行数理基础和通识课程教育,大二可在全校理工科专业任选,并根据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自主定制培养方案。


今年,“未来精工技术班”在全国共招收150人,其中在广东投放的10个招生计划实现了满档录取,生源来自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中山、茂名等多个地市。


“这个专业的报考热度很高,在广东录取的最高分达670分、全省位次694名;最低分也达到了665分,全省位次1031名。”王业亮说。


与珠海校区联合培养后,该班的培养模式为“3 1 X”,即本科前三年在北京校区就读,大四和研究生期间可在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间自由选择。同时,学校还将电子信息、计算机、航空宇航等一批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纳入培养体系。


在珠海校区就读的学生,将收获哪些利好


王业亮透露,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学校将为学生搭建产学研、国际交流等平台。其中,学校对接华为格力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实习实践和联合培养,目前已对接20余家;学生可选择赴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港澳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合作以及课程共享、学分互认、联合培养等。


【文字】南方 记者 姚昱旸


摄影】南方 记者 张冠军


【剪辑】南方 记者 龙达洋


【作者】 姚昱旸;张冠军;龙达洋


广东教育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