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非遗 | 喀什00后兄弟成为铜器“守艺人”
“叮叮当,叮叮当……”铁锤敲打着铜皮,发出铿锵的声音。喀什古城,喀什铜器第六代传承人阿卜杜热伊木·艾力一手挥动着铁锤,一手转动着铜皮,神情专注地制作着铜器,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在他黝黑干燥的手上,不一会儿,一个铜盘就现出雏形。
阿卜杜热伊木·艾力和弟弟正在制作沙漠咖啡炉。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今年22岁的他,自小便跟随爷爷和爸爸学习制作铜器,虽年轻,但他制作铜器的技艺却炉火纯青。“喀什古城摆放的大件铜器,基本上都是我和弟弟制作的。”阿卜杜热伊木言语中透着自豪。
或许是因为匠人的自豪,也或许是因为心中存有梦想,每天早晨,00后兄弟俩都会赶在古城开城仪式前到达古城。“我喜欢跟着游客一起入城,看着他们在我们制作的铜壶、热瓦普前合影留念,心里特别骄傲。”
阿卜杜热伊木介绍,制作这些大件铜器用时比较长,有的需要几个月,有的需要一年多。当经过十多种工艺技法、成千上万次捶打的铜器制作完成时,他和弟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搂着肩膀,举起手机在铜器前自拍。
跟家里老一辈铜器制作人不同,阿卜杜热伊木兄弟俩经常会把制作的铜器及铜器制作过程拍成照片或视频发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这为他们带来不少订单。其中一款叫沙漠咖啡炉的铜器,今年3月至今已被网友定制了20多个。
阿卜杜热伊木·艾力铜器店里的手工铜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和喀什古城所有铜器制作传承人一样,阿卜杜热伊木不需画图纸,仅凭眼力、手力和心力,就能制作出顾客喜欢的铜器。去年夏天,北京一所高校美术教师现场见识他的手艺后,立即加了他的微信。回京后,那位教师把自己喜欢的一个古董照片发给阿卜杜热伊木,请他照此仿制一个,两个月后,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古董”就到货了。此后,阿卜杜热伊木经常会收到这位教师和他朋友发来的照片,“从去年到现在,他们已定制了十多件铜器了。”
手艺被顾客认可,阿卜杜热伊木开心不已。他坦言,手工制作不同于机械制作,一千个物件就有一千个样子,做出来的东西原生态、有韵味、有灵魂,还可以根据顾客需求,随时调整,“只有顾客认可,铜器才有市场,这门手艺也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阿卜杜热伊木·艾力(中)给游客介绍铜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切料、造型、刻纹、抛光、淬火、打磨、装饰……喀什铜器制作技艺属于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阿卜杜热伊木介绍,操作这些工序需要耐着性子、守住寂寞,哪怕一个简单的铜器,不砸上几百锤都是达不到要求的。“爸爸说,我们打的不是铜器,是耐心。”阿卜杜热伊木摊开两只满是污渍的手说。
和喀什古城其他铜器店不同的是,阿卜杜热伊木的店里,摆放的除了各类手工铜器,还有一本《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第二辑)——锻铜与银饰工艺》,喀什铜匠艾力·艾白都拉家族六代传承人的那一页被翻开摆放在柜子上。
“这个6岁的人就是我。这个是我爸爸,他制作铜器的技艺非常高,他制作的一件铜马鞍被一家博物馆收藏了。”阿卜杜热伊木指着书中的合影说,“他要求我和弟弟一定要继承这门手艺。他还说,学手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和同行多交流,这样才能把手艺一直传承下去。”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