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自我革命破“坚冰”,勇登江淮经济之“高”
编者按:改革,是发展壮大、致胜未来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新鲜出炉,5000余字的会议公报,深含许多重要论断、提法,内涵深刻。改革奋进的江淮,聚力向改革要效益,矢志向改革要动能,同心向改革要未来,创造了经济节节拔高、科技引领潮流、民生幸福越来越“暖”的多彩画卷。从改革出发,走过四季轮回,铺陈春华秋实,今天的安徽,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仲夏时节万物竞茂,项目建设再掀热潮。
开工!7月2日上午,安徽第三批重大项目破土动工!507个重大项目、4105亿元投资……安徽有效投资再加力,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加强。
工地轰鸣不绝、挖掘机指数持续上扬、稳岗就业不断向好……投资场景的火热劲儿,映照着江淮经济之“进”、日新月盛。
从投资到外贸再到消费,从一域到城乡再到全省,安徽处处活力涌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绩,改革力道加速释放!
拉伸时间的轴线,更能感受江淮之“高”。十年间,安徽经济总量实现“三连跳”,连跨三个万亿级台阶。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骐骥一跃。
GDP飙升的背后,是活力之城竞相奔涌。在江淮大地上,不仅有跨入“万亿元俱乐部”的省会城市合肥,还有正在迈向5000亿元门槛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安徽不仅有了“大城市”,更有了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地方发展的脚步明显加快。
然而,发展一方,谈何容易?摊开中国地图,定位安徽坐标,便会发现,安徽周边是江苏、浙江、上海等经济“大块头”,周边发展起步快、城市能级高,如果安徽在市场上没有“过人之处”,人才红利、政策红利、发展红利、经营主体等就很容易被周边吸附而走。
经济登高靠什么?靠企业!一个现象尤为鲜明——这些年来,来皖投资兴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在皖扎根的大中小企业越来越稳。更多企业“转身”望向安徽,安徽拥有了超过800万户的经营主体。仅过去一年,安徽就新设经营主体超过140万户。
市场主体不仅没有被“吸”走,江淮市场的“磁力”反而变得越来越强。这背后,定然有着一双“有为之手”在绵绵发力。
改革!江淮全面向市场深改发力,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破冰的关键抓手来推动。
从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于细节处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便利性;到推出一系列“政企面对面”活动,让现场办公成为常态,真情实意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从紧扣企业现实需求,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动“免申即享”“上门服务”等新招不断涌现,到全力促进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法治化建设,统筹推进“小快灵”立法,依法行政、以法治优环境等改革持续向深递进……安徽一系列改革瞄准企业的难题,回应市场主体的诉求,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带来了经济向上,能级拔高。
优环境,仅是安徽发力经济改革的重要一方面。而作风之变,深蕴着安徽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
从“一改两为”到“六破六立”,安徽一路向上,一路革新,把锤炼一支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作为发展一方经济的关键抓手。一茬接一茬,一年接一年,全省上下以“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姿态打破各类“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举全省之力为企业家、创业者“雪中送炭”“雨中送伞”……
正是靠着这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以及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改革魄力,才熔铸了安徽经济的“含金量”。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新征程上,改革的号角接力吹响,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安徽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根本动力。
面向未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安徽发展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向改革要效益,安徽正“多箭齐发”、以“改”破冰、厚积薄发。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