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2022—2023学年度北京市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为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家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


2022—2023学年度,北京市有814名研究生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下27名研究生,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在榜样的激励下,希望广大研究生学子刻苦学习钻研,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周顺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围绕计算机视觉领域开展研究,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CCF中国计算机学会)C类会议论文1篇并推荐发表至期刊,获得软件著作权一项。积极服务同学,作为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多次组织学术思想启蒙活动和学术经验分享会,充分调动同学们对学术的热情和喜爱。曾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中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一等奖,中国虚拟现实大赛三等奖两项,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省赛三等奖。


丁波,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在《纺织导报》《毛纺科技》《纺织学报》期刊共发表9篇论文,参与6项专利,参编专著《功能服装设计》。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桑麻特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团干部、“纺织之光”优秀学生研学夏令营“优秀营员”,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担任“为人民而设计”党员讲解团成员、朝阳区亮马河国际风尚秀典、运河文化时尚大赏志愿者;参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织爱行动”公益活动策划;作为班委,所在班级获校级先进班集体。


唐晗朔,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围绕艺术与出版开展研究,2022-2023学年共发表期刊论文1篇,获得外观专利1项,共入选画展20余个,先后获得北京团市委、天津团市委、河北团省委、河北省文旅厅、黑龙江省文联、黑龙江省海伦市委宣传部、海伦市文联以及各省市美术家协会颁发的证书10余个。鉴于对家乡做出的贡献,经海伦市文联考察评议,被聘为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继续为家乡及社会的美术教育贡献学者力量。曾获第三届京津冀青年艺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第十四届河北艺术联展二等奖,第二十届黑龙江省漫画作品双年展优秀奖等。


马童,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回族,中共党员。科研方向紧密围绕碳中和视角下的交通工程行业发展,曾于贵州铜仁项目现场实地开展科研攻关,为项目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发表学术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软件著作权2项,并主持校级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曾参与国际学术会议(TIM-2023)、国内学术会议(NCEF-2023),并做学术汇报。2023年暑期参与门头沟灾后恢复重建农房受损情况统计工作,为科学编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计划提供数据支撑。曾获国家奖学金和“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


李松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共青团员。参与了国家能源局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的研究工作,研制了一套核电站乏燃料水池覆板修复用水下激光焊接维修系统,并进行了水下试验验证。基于研究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曾在2023年“一带一路”国家应用科学暨堆焊及表面工程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交流。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贾崧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外科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满族,中共党员。紧紧围绕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救治关键问题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参与研发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等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获批专利2项,为提升患者救治成功率做出了贡献。积极投身急救科普,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596小时。曾获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心血管研究生论坛一等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奖项和荣誉。


刘子乐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在专业上努力深耕,围绕教育技术和高阶思维能力开展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和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6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分别在教育科技公司和基层政府实习1个月,在当地共青团公众号中有过宣传报道。曾获国家奖学金,“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力冬奥”专项赛北京市金奖、全国仿真创新应用大赛北京市二等奖和全国三等奖、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华北赛区三等奖。


杨少强,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发表体育类期刊、会议论文9篇,并多次在国际、国内一级学术会议作专题报告。曾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生活圈》节目录制。积极参加体育助残、社区服务、赛事服务等各项公益活动,自入学以来为北京市肢残人士持续提供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00小时。曾获共青团北京市委“优秀志愿者”称号、北京市肢残人协会“优秀志愿者”称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等荣誉和奖项。


程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国际文化贸易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围绕国际文化贸易和服务贸易,发表省部级期刊论文4篇,参编学术著作3部。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级和校级科研项目两项,参与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协助完成商务部主办的国际商务官员研修项目及全国文化出口基地综合评价调研项目各1项,连续三年参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论坛会务工作。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两次、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立大学国际交流全额奖学金,获得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征文三等奖。


易欢,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成功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调查研究论文1篇。曾任院学生党支部支委、副书记,负责日常、“三会一课”等支部工作。参与南昌市寒、暑期社会实践3次,获市优秀学生荣誉。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校级赛一等奖,国家奖学金、北京物资学院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以及南昌市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北京物资学院信息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两次。


李啸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基于安全科学与管理、风险评估等研究,发表期刊论文6篇。参加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等活动。作为负责人,带队开展气膜馆、共享单车管理、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等调研,完成5篇调研报告。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首都大学、中职院校“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干部,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


熊泽源,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2022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曾入选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与北京当代乐团、天津交响乐团、甘肃交响乐团、株洲交响乐团、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国音乐学院国乐团等职业乐团合作演出。自本科以来各学年均获得校级奖学金,多次获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称号;曾获第14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专业音乐组国赛二等奖、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常青藤作曲比赛青年组二等奖、美国宾夕法尼亚三重奏作曲比赛奖等重要奖项。


吴津瑶,中国戏曲学院京昆系京剧表演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在中国京剧杂志发表论文《挖掘整理濒临失传流派剧目小议——京剧荀派》并被知网收录。于2021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CCTV11频道《宝贝亮相吧》栏目组实习,担任副导演一职。完成节目录制近百期,为近千名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儿童提供了戏曲表演展示的平台,有效地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申报2022年度文旅部专业研究生重点研究扶持项目。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称号、学院一等奖学金、北京市教委第十三届“国戏杯”戏曲大赛金奖。


陈俊良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电影制作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共青团员。致力于研究数字调色方式创新、电影虚拟化制作等方向,并发表3篇论文,分别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会议目录A类会议(Siggraph Asia)、A类期刊(TVCG)、C类会议(CVMJ)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代电影技术》收录。参与多部电影和短片的技术流程开发工作,研发影视数字中间片流程生产制作系统、虚拟角色交互控制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步态识别声音制作方法,取得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项,在审专利两项等成果。曾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吕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围绕6G无线通信技术中无人机结合智能超表面技术开展研究,发表SCI期刊论文两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获得软件著作权两项。积极投身学生党建工作,作为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与北京平西情报联络站开展红色1 1共建活动,宣传党史故事,传承红色通信精神,该项目获得北京高校红色“1 1”示范活动评比三等奖。曾获“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研究生邀请赛一等奖、“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省赛一等奖等奖项。


段昊,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2022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作为第一作者共发表SCI、EI及北大核心期刊论文共13篇,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成功构建了视觉疲劳动物模型,并首个在国际食品领域顶级期刊发表了视觉疲劳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7项专利,研发了多款新剂型功能食品。自行创建食品专业相关公众号,积极传播本校专业和行业知识。


李鑫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围绕自适应评判控制开展研究,发表SCI期刊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EI会议论文2篇,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包括CCDC(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CPCC中国版权服务年会和“IEEE自动化、控制与智能系统中的网络技术”国际会议(IEEE CYBER)等,多次在学术会议上分享自己的研究进展,并与国内外同领域学者充分交流,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与不足,不断拓宽自身学术视野。曾获国家奖学金、小米奖学金、励志奖学金。


郑嘉煜,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汉族。以第一作者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共8篇,中科院一区论文共6篇,申请专利共11项;成果应用产品产出2项。其中基于“外电场辅助合成单原子锰基复合催化剂”开发的室内空气(VOC)净化涂料近期依托“北京市华阳纳谷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涂料龙头企业“三棵树”达成长期合作的协议,展现出锰基复合催化剂在室内环境净化领域中潜在优势的发展前景。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雨燕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奖学金等奖学金。


辛迪熙,北方工业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2021级博士研究生,汉族,共青团员。录用并发表课题相关领域SCI/ESCI论文四篇,在国际会议上录用并宣讲EI会议论文一篇,参与撰写标准3项,授权专利2项。在读期兼职聘为北方工业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北京联智汇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在任期间负责组织科研业务和科技成果转化,以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身份完成横纵向科研任务十余项,在日常学习科研工作的同时还主动承担北方工业大学科技园的日常维护。曾获国家奖学金,中国电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首届零碳未来创新大赛三等奖。


李忠超,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深耕学科热点,围绕西汉印花丝织物开展研究。论文及作品录用于《形象史学》(CSSCI)、《丝绸》。完成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印花模具的复制,以及基于马王堆汉墓出土印花丝织物的植物染色复原。2023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黎锦外宣翻译研究”(项目号HNSK


凡来,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注册城乡规划师、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聚焦城市设计、传统村落保护方向,结合大数据、人因工程等前沿工具开展研究,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获得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资格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生学习;作为展览路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成员致力于城市更新各项工作。曾获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三等奖、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青年规划师眼中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学术论文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韩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21级骨外科学专业型博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作为2022年北京市优秀宣讲员讲述医学故事传播积极正能量。曾任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获得2022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硕士博士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23年全国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一等奖。


叶铸,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汉族,共青团员。师从高层次国际人才戎小春教授。在黎曼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成果,证明了Ricci曲率非负紧流形情况下著名的Bochner极大第一Betti数刚性对于开流形同样成立,并将其推广到非紧RCD空间。科研成果曾在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度量几何会议上作报告;2023年被公派至罗格斯大学参与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曾多次担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基础课助教,参与拔尖班本科生寒假辅导项目,助力学院本科生培养。曾获国家奖学金。


崔文莱,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体育学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在科研领域,围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体医融合发展研究方向,发表中科院二区SCI论文4篇,并在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作专题报告。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担任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进入社区服务老年人等。作为一名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曾获国家奖学金,山西省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双打冠军,中国大学生网球技能大赛三等奖,首都高校大学生网球联赛团体冠军等。


吴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汉族。近年来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管理学刊》《产业组织评论》《经济与管理研究》等期刊发表期刊论文11篇,作为主要参与人出版著作两部。在学期间主持校级学术新人项目1项、“扎根实践工程”研究生寒假社会调研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学术型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两项。曾荣获2023年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学金,2022年董久昌学研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刘旭光,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汉族。专注中国声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研究、教材编写、学术会议与艺术表演活动,公开举办两场个人学术交流讲座,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与人民音乐出版社《歌唱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在校担任班长与学习委员,任校研究生会学术部负责人期间组织“我的point分享”研究生学术实践活动等,广受学生欢迎。曾获国家奖学金以及校级学业特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与“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王淞可,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化研究院艺术学理论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汉族。专注学科前沿,专注于东南亚独立电影发展的研究及中国电影文化在东南亚国家的输出研究,于CSSCI期刊发表论文两篇,于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积极投身实践,在大型电影节、国际电影展等活动中担任志愿者、评审、选片。热衷创新,创作电影剧本两篇,拍摄独立长片1部,参与制作实验短片,作品入围冇·国际青年影像周最佳剪辑。曾获国家奖学金。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