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上“新”了!哈工大(深圳)迎来1374名本科新生!)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谢梁晖 金淑芳 吴锐婵 李晓慧 文/图
8月17日,哈工大(深圳)校园热闹非凡,来自全国24个省、区、直辖市的1374名本科新生带着青春朝气奔赴而来。
学校领导深情寄语新哈工大人
迎新当天,哈工大党委常委、副校长,哈工大(深圳)校长黄玉东,哈工大(深圳)党委副书记张国宏,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戴纪锋等学校领导来到位于师生活动中心的新生报到现场,详细了解新生报到情况,并向新生及家长表示热烈的祝贺与诚挚的问候。
“你们是从哪里过来的?”“刚到深圳,能不能适应这边的饮食和气候……”在报到现场,黄玉东等不时与新生及家长交谈。
得知不少新生早早地开始预习大学里的功课,黄玉东为他们点赞。他说,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自律,同学们要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这将是人生中一份宝贵的财富。黄玉东勉励大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节奏,尽早明确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哈工大的深厚底蕴与深圳市的创新优势,努力成长成为可堪重任的国之栋梁。
“初到大学,有些担心不适应新的环境……”面对一些新生及家长的“小担忧”,黄玉东说,学校的专业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学工队伍都将成为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大朋友”,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关怀与指导。哈工大的“硬核”和“温暖”,同学们很快都会亲自感受到。
报到现场突出校史校情与专业认同教育
2023级新生姚迪硕在师生活动中心完成报到手续后,发现自己有了一个“意外收获”:不经意间,他已经会哼唱《哈工大之歌》了。
在报到现场,循环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的贺信、《哈工大之歌》、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精神等内容,这让新生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满满的“哈工大味道”。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到,步入报到现场,瞬间就是满满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种感觉还挺“燃”。
漫步在校园内,道路两旁满是清晰醒目的指示牌,鲜艳的横幅迎风飘扬,不少横幅上印有哈工大精神等内容。“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爱国、求是、团结、奋进……”这些哈工大元素,就像一粒种子,在入学的第一天,埋入了新生们的心中。
在各个学院的报到摊位上,大家同样各显神通,打造各具特色的迎新活动:基础学部将3D打印机搬到了现场,向新生们展示“黑科技”,循环播放的思政实践十佳视频向新生们讲述着哈工大人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老师和学长学姐手写了500多张不重样的明信片,送给新生的温暖寄语“一个都不能少”,南工骁鹰机器人队的平衡车机器人周游全场,引得大家驻足拍照。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设置了新生笑脸墙,每名新生报到后在自己的名字上画出一个笑脸,留下大学生活首日的独家记忆,印有学院logo的卡套等纪念品也给新生带来了惊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迎新摊位以星空为主题,“星闪材子,叩问苍穹”激励着萌新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大学期间尽情施展“材”华。建筑学院的新生以“三行情书”的形式表白学校、寄语自己,“你来自银装素裹的雪原,我来自四季常春的南国,我们共赴鹏程,期待与彼此的相‘建’……”文艺范十足,尽显建院学子的浪漫。经济管理学院把每名新生的照片打印了出来,报到完成后将拼成飞机的样式,寓意着新同学们由此梦想起航。理学院则制作了“元素周期表”小夜灯,装入印有“格物致理,向新而行”的手提袋中送给新同学,鼓励首届化学专业的同学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新生报到期间,哈工大(深圳)综合展馆、薪火·党性锤炼基地、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等场馆也同步开放,志愿者们随时等候着新生及家长,向他们讲述这片创新沃土上的发展故事。
新生对“1 1 X”充满期待
8月17日,对郑思源同学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既是他踏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也是他的18岁生日。说到生日愿望,他最希望在哈工大(深圳)学有所成。
学在哈工大(深圳),是吸引大家报考的“最硬招牌”。
今年,哈工大(深圳)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和治国栋梁四类杰出人才培养目标,推进“1 1 X”人才培养体系改革,“1 1 X”指的是大一厚植数理基础,大二夯实工程领域基础,继而选择“X”专业方向。
翻开今年的招生计划,可以看到哈工大(深圳)一批次理工类(物理类)专业集群主要包含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工科试验班(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工科试验班(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三大集群内共包含10个哈工大优势王牌专业,A类学科占比为100%。同学们在入学后可以通过科创项目、实践竞赛、企业交流等途径全方位了解专业发展,再根据个人兴趣与实际情况在本专业集群内任选专业。 富有个性化的成长与学习方式,为新生们创造更多可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哈工大(深圳)今年首次在山东省、甘肃省和天津市招收本科生,来自山东的新生王冠宇说,“1 1 X”的模式让他在填志愿的时候多了一份安心,也给了他大胆去“闯”的勇气。“哈工大(深圳)是名校和名城的结合,入学后我有更多时间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小王同学期待地说。
审读:汪蓓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