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聚焦生育全周期管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发起关爱内异症女性行动)
今天是世界子宫内膜异位症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办的“乐与TONG行,关爱内异症女性行动”活动,特别邀请了已经完成生育或正在积极备孕中的多位内异症患者,共同分享自己的求医经历和治疗心得。
与此同时,医院还精心策划了MDT科普讲座、医患微论坛、互动游戏、健康咨询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育龄期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与生活质量,助力国家人口战略。
子宫内膜异位症,即子宫内膜异常生长到子宫腔以外的位置。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普通妇科主任易晓芳解释,罹患该疾病的患者内膜异位大多数出现在盆腔内子宫、卵巢及邻近器官的腹腔面,如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直肠、膀胱、输尿管等,随着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异位内膜会像正常子宫内膜一样增厚、脱落、出血。然而,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无法像正常月经一样从体内排出,从而引发周期性疼痛和不孕等问题。
狭义的内异症可分为卵巢型、深部型、腹膜型三类;广义层面上,还包括子宫腺肌症。
巧克力囊肿,即卵巢型内异症,是最常见类型,随着月经周期变化,囊内反复出血形成巧克力样粘稠液体。
深部内异症是指异位的内膜浸润直肠、膀胱、输尿管等部位,长期存在的病灶可引起肠道和(或)泌尿系统症状等系列问题。而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还可以在子宫本身的肌肉层生长,因此患者常常表现为严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加。
易晓芳表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虽是一类良性疾病,但由于其进展性、浸润性的生长的特点,常表现为盆腔广泛的病灶受累,进一步影响子宫、卵巢、输卵管的功能,而这些正是女性生育力的基础。随着疾病的进展,健康卵巢组织逐渐减少,卵巢储备功能不断下降,加之盆腔环境受到破坏,进而对女性生育力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对于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育龄期女性,医生强调平衡生育机会与手术时机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病变较轻且卵巢储备功能尚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以通过充分的评估,在严密的监控下实现自然受孕。但对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是否先行手术清除内异症病灶或先行积极的助孕策略,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目标是抓住妊娠的黄金时期。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主任金丽强调,内异症病变轻重程度需要由医生检查评估确定,而不是病人自我感觉有无明显不适症状。医疗的差别往往存在于每个决策的一瞬间,患者听到的一句“建议试管”,其实后面蕴含着医生的一系列考量。
即使怀孕后也不可放松警惕。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胎儿医学科主任熊钰表示,内异症患者在怀孕后被认为具有显著增加的妊娠风险。这是因为她们更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子痫前症、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同时产下体重不足的婴儿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此外,虽然孕期的高孕激素水平可以抑制异位的子宫内膜生长甚至使其萎缩,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经验表明孕期内异症病灶也可能发生癌变。
值得注意的是,内异症作为一种“慢性病”,虽然怀孕可以使患者病情暂时得以控制,但并不能实现根治。患者在生育之后只要有雌激素分泌和月经周期,异位的子宫内膜就可能再次“蠢蠢欲动”,导致病情复发。
因此,育龄期的内异症患者在生育以后,长期管理是治疗的基本方针。长期管理的目标不仅在于减轻和消除疼痛、促进和保护生育能力,更在于降低和减少复发、警惕和早期发现恶变,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活动现场,院方强调,在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中,除了医务人员的专业治疗和教育外,患者配偶或伴侣、病友以及社会支持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呼吁他们积极为内异症女性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文:李晨琰 李敏 郑韵熹
图:院方供图
编辑:储舒婷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