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看候鸟天堂 万鸟翱翔 共筑生态梦

秋高气爽之际,我踏入了辽宁大连的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举目远眺,只见凤头蜂鹰、赤腹鹰、红脚隼等数以百计的猛禽在蓝天中翱翔,它们成群结队,穿越壮阔的渤海海峡,景象蔚为壮观。

文化中国行看候鸟天堂 万鸟翱翔 共筑生态梦

9月23日,这片区域创下了中国大陆秋季猛禽监测的新纪录,单日观测到的迁徙猛禽数量达到了11175只。保护区管理局的副局长王小平难掩激动之情,这标志着首次在秋季监测中单日猛禽数量突破万只大关。

文化中国行看候鸟天堂 万鸟翱翔 共筑生态梦

位于辽东半岛尖端的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候鸟飞跃渤海海峡的关键中转站。每年秋季,数以千计的候鸟从遥远的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长途跋涉至此,它们在此觅食、歇息,为接下来南迁至越冬地储备能量。

文化中国行看候鸟天堂 万鸟翱翔 共筑生态梦

9月23日,成群的猛禽在老铁山的迁徙景象,成为了见证大自然奇观的又一例证。这一地带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今年7月,该地区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一部分,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保护区目前记录在案的鸟类多达375种,其中包括2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和6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其中猛禽作为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物种,尤为引人注目。王小平介绍,自2018年启动秋季猛禽监测项目以来,保护区内的猛禽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9月23日和24日连续两天,保护区单日猛禽数量均超过万只,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人类与候鸟关系的深刻变化。从以往的捕鸟习俗,到如今的全面护鸟行动,保护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转变。1980年保护区成立以来,通过设立核心保护区、加强巡逻、联合执法等措施,严厉打击非法捕猎,同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监测,并积极开展公众教育,使偷猎行为显著减少,直至2022年实现了“无网”目标。

除了保护,救助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成立于2016年的老铁山猛禽救助中心,配备了专业的医疗设施,已成功救助并放归了数百只受伤或迷途的猛禽。这些努力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也提升了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望未来,大连市自然资源局承诺,将以申遗成功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提升保护效能,并促进公众参与,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