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央行5000亿元“互换便利”落地 资本市场迎来强心剂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已创设首期规模达5000亿元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该措施旨在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以包括债券、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及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在内的资产作为抵押,从央行换取国债与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此番操作不仅初期规模庞大,还预留了根据情况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并已开始接纳相关机构的申请。
此举标志中国首个专为资本市场设计的货币政策工具正式启用,凸显了政策层面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持力度。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该创新工具的快速推出,要求高度的政策协调和工作效率,展现了对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强化努力。
市场分析认为,这一长期制度性安排响应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资本市场稳定性长效机制的方针,对维护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它预计将为资本市场直接注入数千亿级别的新增资金,首批5000亿元明确指定用于股票市场投资,显著增强了市场的资金供给。
接近央行的消息人士透露,互换便利的期限灵活性高,最长可达一年并可申请延期,未来抵押品的范畴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扩大,预示着该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广阔前景及其对市场灵活支持的能力。
针对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专家强调,互换便利机制并不直接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亦非量化宽松政策的体现。其核心作用在于帮助非银行金融机构提升资产流动性,通过置换为如国债和央票等更易在市场上交易的资产,从而增强这些机构的融资能力。
温彬还援引国际经验,指出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在次贷危机期间实施的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在促进金融市场快速稳定方面成效显著,尽管同样未直接扩大基础货币发行,却显示出类似政策工具在应对金融市场挑战时的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