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遭电诈损失八百多万起诉员工索赔 员工被判赔10%,责任如何界定?

在探讨劳动者因重大过失导致用人单位损失的责任问题时,一起案例提供了实际的法律参考。2024年7月26日,重庆市高级法院公布了2023年的十大典型案件之一,涉及当地一家舞蹈公司与四名员工之间的劳动争议。这起纠纷源于公司遭遇电信诈骗,损失金额高达840余万元,公司随后起诉相关员工,要求他们赔偿损失。最终,法院判定这些员工需共同承担损失的10%。

具体事件经过显示,诈骗始于一封假冒公司高层的电子邮件,诱导员工加入伪造的工作QQ群。通过这一渠道,两名财务人员在未经严格验证的情况下,执行了虚假指令,将巨额资金转给了诈骗者。尽管事后警方介入追回了50万元,但大部分损失未能挽回,促使公司采取法律行动。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中指出,涉事员工未履行合理审慎职责,特别是财务人员违反了基本的财务审批流程,判定他们的行为构成了重大过失。因此,法院根据各人的职位、过错程度及经济能力,分配了具体的赔偿责任比例。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提出上诉,但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维持了原判。

此案不仅关乎劳动者与雇主间的法律责任划分,也凸显了随着信息技术进步,新型网络诈骗对传统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判决强调,在平衡劳动者权益与企业利益的同时,提醒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对新型诈骗手段的防范意识,也敦促劳动者在工作中更加谨慎负责。

西南政法大学的胡大武教授对此评论指出,虽然企业的经营风险原则上不由劳动者承担,但劳动者有义务忠诚勤勉地履行职责,避免损害公司利益。在判定劳动者是否应为经济损失负责时,关键在于其行为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且该损失是否在其可预见和可控范围内。因此,本案判决通过对各方因素的综合考量,体现了过错责任原则及比例原则的应用,确保了判决的公正性与合理性。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