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国家太空实验室“神秘”实验 揭秘太空科学前沿

多批次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飞船返回,科研人员对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进行检验及初步分解。中国空间站里的太空实验室可以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能够“冻”住原子;也能变身“太空熔炉”,将难熔的高强铌合金加热至2400摄氏度,熔成完美的球形。这种超高温合金被认为是下一代火箭和航空发动机的重要备选材料。水稻种子在这里萌发并结出种子,已在地球孕育两代;斑马鱼、小鼠胚胎等生物实验也在此进行。此外,新材料样品被安置在太空舱外的暴露平台,经受宇宙射线等极端环境的洗礼。

实探国家太空实验室“神秘”实验 揭秘太空科学前沿

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搭载了36项空间科学实验项目,总重量超过450公斤。这些实验涉及月壤砖、果蝇等多个领域。中国空间站与地球相距约400公里,正在运行的太空实验室支撑着登月、探火乃至飞出太阳系、飞向深空的任务。主导空间站科学实验的是位于北京航天城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实探国家太空实验室“神秘”实验 揭秘太空科学前沿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忙碌地拆封验货。11月16日,航天员从天舟八号取出了亚磁果蝇装置,放入问天实验舱的生命生态实验柜中。地面的科学家通过指令控制和遥测数据监视,调试温湿度和光照模式,确保果蝇活性良好。随着天舟八号上行科研项目的推进,地面镜像平台也运转起来,为天地比对分析提供支持。

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地面空间站”,有14个科学实验柜,与中国空间站中的实验柜一模一样。这些实验柜各具特色,如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等。每个实验柜都能承载多项科学研究项目,极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例如,高温难熔铌合金在微重力条件下悬浮加热,验证了其特性。实验柜的研制团队经过多次仿真和力学试验,最终实现了轻量化且承重能力强的设计。

在太空中,不仅种植蔬菜和粮食,还进行了水生生态研究。斑马鱼和金鱼藻组合被送上天,实现了我国在太空培育脊椎动物的突破。此外,还有研究“太空孕育”的项目,探索小鼠受精卵在体外继续发育的可能性。这些实验既为未来人类在地外长期生存提供依据,也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的运控指挥大厅负责支持维系太空实验的稳定运转。这里的工作非常繁重,每天24小时均有工作人员值守。大厅顶部设计成类似出舱盖的圆盘,象征着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转”。年轻的科研人员们为了完成任务,经常加班加点,但他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令人钦佩。他们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国家和人类的未来。

发射成功的激情感染着年轻的科研人员。他们虽然不能在论文上出现姓名,但他们的努力为科学家提供了重要支持。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柜从设想变为现实,已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科研团队平均年龄38.46岁,充满活力和创造力。年轻一代在前辈的带领下迅速成长,成为科研主力军。他们相信,中国的太空探索将带来更多前沿科技成果,为实现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