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家族再添新丁 内蒙古发现“百年鸳鸯龙”

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宣布发现一种新的恐龙——“百年鸳鸯龙”,这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三年多的研究成果。这种新属种恐龙属于窃蛋龙类,其化石于2021年在阿拉善左旗毛儿图——大水沟野外考察点被发现。

恐龙家族再添新丁 内蒙古发现“百年鸳鸯龙”

当时发现了两具较完整且紧邻的恐龙骨架化石。经过三年多的野外调查、采集、修复、CT扫描重建和激光扫描等研究,科研人员确定这两具化石来自1亿多年前的白垩世早期。由于化石标本中包含两个较完整且紧邻的个体,因此以“鸳鸯”作为属名,种名“百年”则是为了纪念窃蛋龙类恐龙命名100周年。

研究表明,“百年鸳鸯龙”形态学特征组合区别于其他已知的窃蛋龙类成员,代表了一个较小型的新类群。此前大部分已知的窃蛋龙类都来自于晚白垩世,而早白垩世的种类较少,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的热河生物群。“百年鸳鸯龙”的发现不仅为早白垩世窃蛋龙类增添了新成员,还扩展了该类群的地理分布。

“百年鸳鸯龙”体长不足1米,属于小型兽脚类恐龙,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它们具有修长的后肢,被认为善于奔跑,但后肢肌肉不发达,可能并不特别擅长奔跑。这些特征组合看似矛盾,却与现代涉禽鸟类相似,表明“百年鸳鸯龙”可能有涉水习性。这一发现为了解恐龙的生态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除了骨骼外,化石中还发现了胃石,表明这些恐龙像现代鸟类一样吞食小石子帮助研磨食物。目前,“百年鸳鸯龙”的研究仍处于形态学阶段,头骨化石的骨骼特征还未完全显露。

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大省,已发现47种恐龙新种属。区内有6处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单,并建成了4个以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和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发掘揭示了内蒙古大地亿万年的变迁历程,不断改写着生物演化的历史。

窃蛋龙类恐龙是一类和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带羽毛恐龙,外形也类似鸟类,但具有独特的身体构造,如牙齿退化或消失、吻部缩短、脖子加长等。著名的切齿龙和二连巨盗龙都是窃蛋龙类的成员。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