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黄河我的家|造福人民 黄河堤防变“画廊”

央广网郑州10月25日消息(记者郝振青张羲轮)当黄河摆脱晋陕峡谷最后一道山地束缚,便从河南郑州惠金黄河进入千里堤防,而这里是黄河右岸千里堤防“零公里”起点,素有“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之称。近年来,这段长达30余公里的惠金黄河堤防焕发新生,被当地百姓称为“三十里画廊”。

幸福黄河我的家|造福人民 黄河堤防变“画廊” 郑济高速铁路郑州黄河特大桥(央广网发惠金河务局供图)

幸福黄河我的家|造福人民 黄河堤防变“画廊” 刘江黄河大桥(央广网发惠金河务局供图)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金秋十月,惠金黄河的“三十里画廊”色彩斑斓、秋意正浓。记者沿黄河大堤向东行驶,途经四季植物园、南裹头、将军坝等人文自然景观,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市民在大堤两侧散步游玩,一幅“安澜、生态、美丽、富民、文化”交相辉映的幸福河图跃然于眼前。

“‘三十里画廊’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一段一景,春季可以看到绽放的樱花、紫荆花,秋季可以欣赏到红枫,黄河风景美如画。”惠金河务局办公室负责人孙金丽说,当前,“三十里画廊”已成为防洪保安坚不可摧的生命线、人与自然和谐美丽的生态线、广大市民休闲观光的风景线。

幸福黄河我的家|造福人民 黄河堤防变“画廊” 郑州黄河滩地公园的黄河风光(央广网发赵梦阳摄)

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郑州黄河湿地鸟类已经增至283种,种类比五年前增多50%以上。其中国家级重点一级保护鸟类有13种,黄河鲤、鲫、鲇、花?、赤眼鳟等鱼类有近20种。今年5月,黄河惠济区段成功入选“河南省2023年度省级美丽幸福黄河”。

走进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手摇电话机、电石灯、水陆两用车等43件珍贵治黄老器件有序陈列。透过这些老器件,折射出黄河儿女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

幸福黄河我的家|造福人民 黄河堤防变“画廊” 惠金黄河记忆展览馆陈列着治黄老器件(央广网记者张羲轮摄)

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惠金河务局加强顶层设计,深挖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突出辖区工程之壮观、生态之秀美、文化之深厚、科普之广博,以三十余公里长的堤防为轴线,把黄河文化和黄河工程有机融合,打造了花园口记事广场、黄河标准化堤防科普文化广场等景点,吸引了一批批市民前来参观打卡。

科技赋能让母亲河更智慧美丽

“在这个坝上,有一块‘智能石头’,里面装有传感器,能第一时间感知坝岸险情,如果根石发生晃动、位移等变化,会立即发出警告。”在惠金河务局马渡下延工程管理班,该局运行观测科科长李效利打开黄河工情险情全天候监测感知预警系统,向记者介绍了该系统的实时影像、实时监测等功能。

不仅如此,李效利还点开了惠金黄河河道管理信息系统。

在该系统屏幕上,雨水情、视频监控、数字模拟等模块内容清晰可见。“过去巡坝查险需要靠一线人员现场巡查,该系统上线运行后,可以通过电脑平台实时掌握现场情况,提高了一线人员巡河的工作效率。”李效利说。

幸福黄河我的家|造福人民 黄河堤防变“画廊” 惠金黄河河道管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平台(央广网记者郝振青摄)

“从传统简易的水尺、根石探摸杆到现在的视频监控、智能石头、智能水尺、无人机、远程会商系统等组成的天空地河感知监测体系,以科技赋能化身‘千里眼’‘顺风耳’,极大提升了一线管理效能。”一旁的孙金丽笑着向记者补充道。

据了解,2022年,河南智慧黄河建设率先在马渡下延控导工程开展,马渡黄河被数字赋能,建成视频监控、无人机、远程会商系统,完成了“省、市、县、班、点,监测、感知、巡查、指挥”“五级四线”全覆盖,构建全场景可视化的数字孪生平台、全要素一体化的信息感知网、河务通领域化智能应用系统等,真正实现了智能化嬗变。

幸福黄河我的家|造福人民 黄河堤防变“画廊” 市民在马渡下延102坝处领略黄河风光(央广网记者张羲轮摄)

走出惠金河务局马渡下延工程管理班,记者站在马渡下延102坝处眺望黄河,河水静静流淌,不时有水鸟掠过水面,不远处刘江黄河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黄河生态新画卷正在河南大地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