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鉴宝,能帮你捡漏发财吗?

直播鉴宝,能帮你捡漏发财吗?

随着一位拥有2000万粉丝的鉴宝博主因学历造假“塌房”,“鉴宝直播”被推到了聚光灯下。近年来,民间收藏热度不降,鉴宝直播翻红,成百上千的粉丝在直播间排队等着被博主“翻牌子”。

“博物馆都没有的,但大爷有”“战国时期水晶奥特曼”“日子越来越有‘判’头了”“直播间十万人,三万盗墓的,三万便衣警察,三万同行,剩下一万是观众”……这些“野生”的鉴宝博主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吸引了大批的观众,直播鉴宝甚至成为最新的“电子榨菜”,但是宝贝质量却良莠不齐,直播卖文物的骗局也有,胡扯人设也有。就连“塌房”那位博主都在停播五天后再次直播,只不过名字从“鉴宝”改成了“赏宝”,不仅直播风格大变,且商业化气息更浓。

直播鉴宝咋就那么香?

直播鉴宝,能帮你捡漏发财吗? 某鉴宝博主直播截图

直播鉴宝,能帮你捡漏发财吗?

直播鉴宝并非“新赛道”,只是从电视端走向了移动端,因其互动模式清晰,观众参与度高受到追捧。

相较电视鉴宝,直播连线参与感拉满,既能鉴宝也能各种整活儿。“挥锤打假”“专家鉴定”“市场估价”外加一点点“传奇故事”,“野蛮生长”的鉴宝节目曾红极一时,就连炒股大爷、街边大妈们也谈起了“瓿”“罍”“匜”“卣”和“粉彩”“元青花”。但电视鉴宝节目存在局限性,能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文物藏品,大多经过层层筛选,观众缺少参与感和互动感,移动端直播鉴宝则弥补了这些短板。

传统文化回归助推文玩电商。在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珠宝文玩市场规模已经超万亿元。当下许多年轻人也将文玩手串当快销品,成为精神寄托,某短视频平台“文玩手串”话题的播放量甚至高达126.4亿。一系列围绕文玩销售、鉴宝等主题的直播间也收获众多的关注与认可。许多地方均有珠宝玉石文玩产业基地,形成了“直播+竞拍+鉴定+社群”的全产业链条。

直播鉴宝在无形中传递文物背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部分主播在直播连线时,也会针对藏品承载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历史典故进行讲解,让观众将其视为一个历史知识库。有的主播还会在连线中普及涉及文物的法律法规,提高了观众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推动了文玩市场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直播鉴宝,能帮你捡漏发财吗?

尽管直播鉴宝在网络上风生水起,但观众和参与者应保持冷静和理性,切勿轻易被表象所迷惑。

鉴宝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活儿,隔着屏幕根本难鉴真伪。在业内,鉴宝有一整套科学严谨的过程,严格来说必须经过实物的鉴定,甚至还需要使用科学仪器进行检测。直播鉴宝过于依赖视频画面做出文物鉴定,随口一个“大开门”定性,其过程缺乏专业性和严谨性。

主播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主播涉嫌误导公众。作为一名专业的鉴宝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考古、艺术鉴赏等专业知识,以及长期的实践经验。直播鉴宝中的确存在真大咖,但总体来说还是泥沙俱下。一些主播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关知识,只是一个出镜“演员”,为了博眼球、收割流量,不仅传播低俗内容,还会进行虚假宣传,将一文不值的廉价仿制品当作高价值的古玩产品出售,侵犯他人权益。甚至有的主播本身就涉嫌诈骗,通过种种套路,让观众成为“局中人”。

直播鉴宝,能帮你捡漏发财吗? 在短视频平台以“鉴宝”为关键词搜索出大量鉴宝博主

可以将其视作“电子榨菜”看个乐子,真信你就输了。连线人手一抖,大开门龙泉窑茶盏摔碎了;大妈随便镜头一扫,柜子上赫然出现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大爷得意洋洋介绍自己姓叶赫那拉氏,随便秀出一只玉如意……看一场鉴宝有时就像听一场故事会,甚至还有人秀出“博物馆里的文物”。殊不知,这些吸睛的镜头,大部分都有布景、有编剧、有推流,图的就是用几千万粉丝的流量来变现。接受打赏、直播带货、引流到商店,甚至直接给品牌打广告……主播由此赚得盆满钵满,谁又在乎观众熬更守夜的真情实感?

直播鉴宝,能帮你捡漏发财吗? 直播间里的“古董”实际是廉价工艺品图据央视新闻

直播鉴宝,能帮你捡漏发财吗?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艺术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有机构预测,到2026年中国的文玩市场规模将超1.2万亿元。随着文玩的品类增加和消费价格亲民化,文玩逐渐从小圈子消费变成大众消费,更需要规范行业。

设立权威鉴定机构,不要让藏家“盲人摸象”。当下正规的公立鉴定机构,很少为普通的民间藏家鉴定。民间文物鉴定至今未能形成权威的鉴定体系,为直播鉴宝的野蛮生长提供了生存的沃土。大多数藏家鉴定文物都是通过一些民间机构、博物馆公益鉴定或者是拍卖公司进行鉴定,其结果缺乏权威性,甚至还曾出现过藏友在拍卖公司购买画作,却被艺术家本人鉴定为赝品的乌龙事件。针对大量的民间鉴宝需求,建立从国家到省级的专业鉴定机构,对于未来文玩市场的发展能起到更好的监管作用。

合法、合理收藏,网络平台也应受到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十条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依法继承、接受赠与、从文物商店购买等合法的方式进行收藏。而鉴宝主播在涉及文玩鉴定、销售时,其身份、能力、经验等各方面应受到监管,销售平台也需要获得相关资质,以保障藏友的利益以及藏品的安全。

不要幻想捡漏,信人不如信己。近日,央视《法治在线》栏目聚焦河南新乡长垣市侦破的一起网络贩卖文物诈骗案件,涉诈金额达2000余万元。“多看少买终身学习”,文玩爱好者可通过参加由合法机构组织的文物鉴赏、讲座活动,了解文物保护与鉴定的专业知识,让自己成为内行,才能在收藏文玩时少交“学费”。毕竟,“看走眼”常有,而捡漏不常有。况且,没有一个收藏家是靠捡漏炼成的。

最后提醒一句:收藏有风险,没事儿千万别去当韭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